阅读论文《Dynamic Scene Deblurring with Parameter Selective Sharing and Nested Skip Connections》

   这是2019 CVPR的一篇去模糊的论文,我感觉有点水,但是只能看懂这种水的,这里简要理解一下。
   论文采用的策略是参数选择策略和网络跨层连接,网络包括特征提取、非线性转换和特征重建三个部分,如下图所示:

   论文首先使用参数选择策略,关注两个问题,即哪些参数是可以在不同scale之间共享的,哪些参数是可以在每个模块内共享的。论文首先观察不同尺度上模糊区域和尖锐区域的特征是不一样的,即尖锐区域在下采样后仍然是尖锐的,而模糊区域在下采样后会变得尖锐。所以当在coarse和fine两种不同的级别的网络做特征提取时,其不能同时对尖锐和模糊区域进行特征提取。所以论文使用了如下的特征提取策略:

   所以这里在设置时,将特征提取和特征重建两个部分都使用独立的参数,从而实现scale-variant。对于非线性转换模块,这里是将模糊转换到尖锐,所以可以共享参数。其一个模块内不同的非线性转换也可以共享参数。网络使用的是coarse to fine的模式,从而实现逐步deblur。
   此外论文还提出了稠密残差连接,叫做nest连接,如下图所示,可以获得更加复杂的特征表示,虽然我觉得优点扯:

   最后对于网络,非线性转换模块包括四个处理模块,每个模块是两个卷积层。特征提取和特征重建分别是卷积下采样和反卷积,网络的训练使用的是L2 loss。总之论文感觉有点水,其他部分见论文。
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