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两篇做低照图像增强的论文,分别是《FAST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ENHANCEMENT OF LOW LIGHTING VIDEO
》和《Enhancement and Noise Reduction of Very Low Light Level Images》,共同点是使用去雾算法去做图像的增强。下面依次说一下我的理解。
第一篇论文,其观察到将低照图像反过来之后,其看起来和雾图非常像。在于,雾图里,图像的背景信息的像素值通常都是非常高的,而里面的物体例如房子等至少有一个通道的值是比较低的。论文首先分析了一组低照图像的反转图像,发现和雾图像素分布非常接近,所以是可以使用去雾算法进行图像增强的。首先先对图像进行反转,如下所示:
去雾算法公式表示为:
其中,R是获得的图像,J是原始的图像,A是大气光散射图,t是传输图,衡量有多少光可以从物体到达相机,所以只要估计出A和t,就可以得到J本尊了。其中传输图t可以表示为:
其中,$\beta$是大气的散射系数,d是物体的深度。前者是一个固定的常量,所以t被d所决定。t一般用下面这个式子去估计:
其中,w一般设置成0.8。这里对大气光散射的估计方法是,挑选出100个像素它们的RGB三个通道的像素值都是最高的。然后在这些像素里,找出RGB值加在一起最高的那个像素,用其作为A的值。这样,J可以表示为:
当然,这里更趋向于增强有物体的区域而不是背景区域,所以需要动态调整t(x),有:
其中P(x)在t(x)小于0.5时为2t(x),大于0.5时为1。这样就能当t(x)很小时,说明其是非背景区域,需要大大的增强,P的值比较小使得增强比较大。反之,t(x)比较大时,就要抑制增强的程度。
第二篇论文指出了第一篇论文的一些问题,即光点处会有盒状效应,而且深度也是不连续的,导致结果可视化效果非常糟糕。这里发现,场景颜色越暗,其对应的雾图也越稠密。这里的目标是使得传输图t和光照图尽可能的接近。首先获得低照图的亮度分量L,然后使得其和t尽可能的接近,使用一个参数C减去这个光照分量,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传输图。由于传输图里,越平坦的区域越有更多的细节,也就是没有雾的区域会有更多的细节。因此对这个粗略的传输图使用中值滤波,结果可以用来拟合从低光照获取的雾图。
对于噪声部分,论文发现黑暗区域的噪声主要分布在蓝色通道,而绿色通道的噪声比较少,而在传感器上绿色通道的感受量是最多的,也就是说绿色通道值接近于0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小的。所以可以使用双边滤波的方式,引导其他两个通道相对绿色通道做保边滤波,从而消除噪声,具体不表。